表面活性劑又稱界面活性劑,是能使兩種液體間、液體―氣體間、液體―固體間的表面張力或界面張力顯著降低的化合物。表面活性劑的分子結構具有兩性:一端為親水基團,另一端為疏水基團;親水基團常為極性基團,如羧酸、磺酸、硫酸等,而疏水基團常為非極性烴鏈,如8個碳原子以上烴鏈。
表面活性劑能夠通過降低水的表面張力、乳化和分散污漬、以及提供乳化穩定性的方式,對物體表面的污漬進行去除。并且在液體與氣體之間形成一個薄膜。這種薄膜可以阻止氣體從液體中逸出,從而形成穩定的泡沫。
表面活性劑去污/穩泡原理
隨著人們對身體健康及環境保護的日益重視,清潔劑和表面活性劑也日益朝著溫和、綠色、天然的方向發展。在各種不同類型的表面活性劑中,生物表面活性劑由于其有效的表面活性、優良的配伍性能、可生物降解、無刺激性、對人身安全等優點,逐漸將代替傳統表面活性劑。
生物表面活性劑
RURAL VITALIZATION
生物表面活性劑具有優良的表面活性,品種多樣, 選擇性強。 它們無毒易于降解,顯示出良好的環境相容性,重要的是微生物可以直接利用有機廢物合成具有特殊生命活性的生物表面活性劑,有效分散與徹底降解有機物 即實現有機污染的治理。
化學合成表面活性劑導致水體富營養化
目前,市場上大部分表面活性劑都是化學合成的,然而使用化學表面活性劑會產生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近年來,隨著人們環保意識及可持續發展觀念的增強,由微生物產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劑受到了人們廣泛的關注。同化學類表面活性劑相比,生物表面活性劑具有很多的優點:低毒/無毒、生物兼容性高和可生物降解等,
依據分子量的不同,將生物表面活性劑分為兩類:低分子量表面活性劑和高分子量乳化劑,前者可有效降低表面和界面張力,后者有助于提高乳液的穩定性能。微生物來源的生物表面活性劑種類繁多,根據其化學組成和產生菌株的不同,生物表面活性劑大致可以分為5類:糖脂類、磷脂類、脂肽和脂蛋白類、羥基化或環形脂肪酸類、多聚或特殊表面活性劑類。
糖脂類生物表面活性劑
糖脂類生物表面活性劑是常見和容易獲得的生物表面活性劑,是碳水化合物與長鏈脂肪酸通過醚基或酯基連接的復合物。 常見的糖脂類表面活性劑主要有銅綠假單胞菌等產生的鼠李糖脂、紅串紅球菌和石蠟桿菌等產生的海藻糖脂以及解脂假絲酵母和球擬酵母等產生的槐糖脂等。
糖脂類表面活性劑鼠李糖脂
糖脂類表面活性劑研究較多的是鼠李糖脂。其親水基團是一分子或兩分子的鼠李糖,疏水基團是一個或兩個β羥基化的飽和或不飽和脂肪酸鏈。這些基團相互連接組成多種化學結構相近的同系物。糖脂突出的特性是其能顯著降低表面張力。此外,鼠李糖脂也能夠改變固體表面的潤濕性,具有乳化、消泡、洗滌、分散抗靜電和潤滑等多種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