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基硅油的光伏新應用
聚光光伏(Concentrating Photovoltaic,CPV)是種新感的太陽能發電技術。聚光光伏發電系統中,高光強的注入將導致高熱量(一般入射光的 25% ~ 36%轉化成電能)的產生,使得電池溫度升高,而溫度升高會大大降低電池的輸出效率。因此需要對電池進行有效的冷卻使用液浸冷卻法為電池降溫,即直接將太陽電池浸沒在絕緣介質中使用,由流動的冷卻液體將電池表面的熱量帶走,可達到有效冷卻太陽電池的目的。但是聚光系統長期工作于戶外,自然環境中的光、熱、氧氣以及雨雪風等無刻不在侵蝕系統的各個部分,光伏系統各部分要求有一致的使用壽命,避免因一處損壞而使整個系統癱瘓。為了保證光伏冷卻系統的可靠性運行,需要考察高溫和強紫外線這兩個主要因素對冷卻介質的作用。
1、油性質的變化
1.1 過率變化
1)85℃中以實驗前硅油為參比液,各實驗后硅油為測試液,得到以下光譜透過率曲線。實驗時間大于 800h 的硅油在300nm及以下波段透過率急劇下降。在考察時間內由于硅電池對于400nm以前的光譜不響應,所以液浸于硅油中的硅電池人射光沒有削減。由于320nm 之前光譜透過率降低即液體的吸收增加,所以減少了入射到電池上的無效光,從而降低電池溫度。對于多結聚光電池光譜響應范圍擴展到 300~1800nm,用此液體液浸可能會造成微量的入射光損失。
2)150℃中實驗中無論硅油中是否有氧氣以及是否有電池,在光譜大于 400nm 時透過率都沒有降低;從400nm隨著波長的降低透過率急速下降,到250nm處甚至只能達到10%。結合85℃實驗,可證明氧以及電池并沒有增加硅油透過率的衰減,溫度則是降低液體透過率的主要因素。耦合實驗后的液體降低的比 150℃少,比85℃多由于合實驗中液體的溫度與 85℃接近可得出紫外線能夠促進硅油低波段光譜透過率的降低,且溫度升高也能促進透過率的降低。
3)紫外照射時,硅油在無電池加入時,氧的存在對硅油的透過率幾乎無影響,有電池時,氧的存在能夠促進透過率的降低;無論有無氧存在,電池的存在能夠很大程度地促進硅油在低波段光譜的降低,原因可能是高能量的紫外線光子激發了電池表面一些物質,溶入硅油引起了透過率的降低,且在有氧的存在下,這種作用更加強烈。耦合實驗紫外照射時間(72h)比紫外實驗(120h)短,而耦合實驗后硅油透過率下降也比紫外實驗要小。所以可知溫度和紫外耦合對硅油性質變化沒有明顯作用。
1.2 紅外光譜測試
實驗后二甲基硅油特征峰的位置形狀都沒有變化,尤其是指紋區(指紋區為 1300~650cmˉ1),該區域出現的譜帶主要是單鍵,各種化合物在結構上的微小差異在指紋區都會得到反映的吸收峰幾乎重合,只是強度稍有不同,這是測試時加入樣品量不同造成的。圖中實驗后3500cmˉ1附近的凸峰是測試時制作壓片的 KBr 沒有完全干燥而引入的雜峰,2300cmˉ1附近的峰是Si-H特征峰應該是硅油和 KBr 中微量水形成的。所以,由紅外光譜圖實驗硅油的微觀分子結構均未改變。
1.3 電池特性變化
電池電性能測試
如圖給出了實驗前后液浸電池電性能的變化。實驗前后電池開路電壓和短路電流變化無規律且幅度都很小,計算得V大相對變化率為0.0421,大相對變化率為0.034,可見實驗對電池的開路電壓和短路電流幾乎沒有影響,或者說影響很小還不能精確檢測??紤]到可能的測試誤差,可認為經過以上實驗硅電池的電性能沒有衰降。這是因為硅油的化學性質穩定,熱穩定性也較好,同時硅太陽電池本身也具有很好的物理化學穩定性,所以在本文所用實驗條件下電池性能沒有明顯改變。
2、理論分材
從兩方面對二甲基硅油耐候性的實驗結果進行解析,其一是物質具有的官能團結構,其二是物質具有的化學鍵的鍵能。
硅油中沒有活潑基團,所以化學性質很穩定,沒有生色團(在紫外和可見光區產生吸收帶的基團為生色團,簡單的生色團由雙鍵或叁鍵體系組成)和助色團(本身沒有生色功能,但當與生色團相連時,就會發生n一π共軛作用,增強生色團的生色能力,使生色團吸收波長向長波方向移動且吸收強度增加,如一0H、一0R、一NH,、一-NHR、一X 等),所以在紫外可見光區無吸收。實驗后硅油中也無生色團和助色團產生,因此實驗后硅油透過率降低的很少,且這部分降低很可能是電池表面物質的微量溶解造成的,而不是硅油本身的問題。
一般鍵能越高,化學穩定性越高。二甲基硅油具有優良的耐氧化穩定性和耐氣候老化性從結構上分析是這樣的:因 Si和0的電負性(Si:1.74,O:3.50)差別大,故Si-O鍵能較大,Si-O接近離子鍵與SiO2,組成的巖石結構類似這是作為 Si-O-Si鏈的聚有機硅氧烷具有較好熱穩定性的重要原因之一,且硅油分子中無雙鍵,故不易被氧化遇氧和熱穩定。實驗中,硅油都表現出了良好的耐受性。